職場捧斥對員工職外績效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3-11-04 新聞來源:一覽水務英才網
一覽水務英才網講解職外績效是與任務績效或角色內績效相對的一個概念,指一系列自愿的、面向組織或群體的積極行為,如自愿承擔額外工作、幫助同事等的研究顯示,職外績效包括工作奉獻和人際促進兩個維度。工作奉獻是如遵守規(guī)章、努力工作、主動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等自律行為;人際促進指有助于組織目標達成的人際取向的行為,一覽水處理招聘網認為這些行為能夠營造提高士氣、鼓勵合作、支持任務績效完成的組織氛圍。作為角色外行為,職外績效在通常的工作職責范圍中并沒有明確列出,但這些行為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心理和社會環(huán)境,能夠改善組織內的溝通,降低緊張的情緒反應,并對任務績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提高整個組織的有效性。
另外,目前中國企業(yè)組織中的績效評價比較容易受關系親疏和感情深淺等因素的影響,職外績效常常被賦予較大的權重,進而影響晉升、任用等決策。因此,職外績效的優(yōu)劣對于中國企業(yè)員工個人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職場排斥作為一種不當的人際對待方式,會使被排斥者產生消極負面的職場人際互動體驗,也會使被排斥者覺得受到侮辱和不受尊重,從而造成排斥者與被排斥者之間人際關系的緊張,進而導致被排斥者產生不滿和憤怒等負面情緒。而降低工作奉獻和人際促進等職外績效無疑均是個體發(fā)泄心中負面情緒的有效途徑,因為個體對職外績效這類角色外行為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決定權,減少此類行為的風險或負面后果也要小于減少角色內績效。
同時,通過主動抑制職外績效,也能使個體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自己對工作情境的控制感(即使這種控制只是個體的主觀知覺)。另外,個體在組織情境中遭遇的排斥體驗有可能因個體認為組織缺乏有效的規(guī)避行動或機制而惡化其與組織之間的關系,按照社會交換理論和消極互惠觀點,個體將有可能通過抑制職外績效等方式對組織加以報復。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